空壓機“無油”指的是壓縮腔里不噴油,但并不意味著空氣里絕對零油分。大氣中本就含汽車尾氣、烹飪油煙,ISO 8573-1 Class 0 標準允許≤0.01 mg/m³,并不是“0 mg”。無油螺桿分“干式”和“水潤滑”兩條路線:干式用同步齒輪驅動陰陽轉子,彼此不接觸,壓縮腔無油,但軸承仍需潤滑,靠多重碳環+氣封把油擋在腔外,只要密封完好,排氣含油可低于0.003 mg/m³;水潤滑把純凈水當密封與冷卻介質,主機內部“水洗”空氣,油分更是無從談起。真正讓食品廠頭疼的不是主機,而是后處理:普通冷干機換熱器里殘存壓縮機潤滑油,一開機就被帶到終端;儲氣罐內壁防銹漆也可能揮發有機物。因此,制藥車間往往再加活性炭過濾器+催化除油器,把總油含量壓到0.001 mg/m³以下,才算“一生無油”。如果預算緊張,噴油機+催化除油也能達到Class 0,但濾芯每2000 h就要更換,長期成本反而高。對嬰兒奶粉、疫苗、血液透析粉這類“零容忍”產品,干式無油+不銹鋼全管路+蒸汽滅菌才是標配,一次審計不過關的代價遠大于主機差價,所以“必須選無油”不是技術口號,而是質量保險。